1-7月,全市限上批发业保持较快增长,限上零售业、住宿业及餐饮业增速进一步放缓,限上批零住餐四大行业环比呈“一升三降”发展趋势。
一、基本情况
1-7月,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4.8亿元,同比增长17.58%,增幅比1-6月提高了3.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16亿元,同比下降2.8%,增幅比1-6月下降了2.1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营业额7540.1万元,同比增长5.39%,增幅比1-6月下降了0.24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850.9万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1-6月下降了1.73个百分点。
二、增长亮点
一是金属材料、石油制品、中西药品类批发业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今年矿品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公司销售上升;石油制品拉动作用主要来自钦州港2家限上企业,均保持100%左右增长;医药医疗健康板块是近年新兴产业,发展医疗服务、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和健康养老养生一系列产业链带动中西药品类商品销售增长。1-7月,限额以上金属材料、石油制品、中西药品类批发销售企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2.69亿元、59.7亿元、2.54亿元,分别增长28.3%、27.4%、19.8%。
二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批发业商品销售实增长强劲。1-7月,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批发销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2.96亿元,分别增长82.6%。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网络经济模式下,零售企业经营遭遇实体临界困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对本地传统实体零售商贸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冲击。1-7月,全市共113家零售企业,其中:19家综合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5.48亿元,同比增长3.1%;6家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95亿元,同比下降2.4%;3家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0.65亿元,同比下降3.6%;55家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2.24亿元,同比下降3.2%;14家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0.92亿元元,同比下降0.6%。数据显示了实体零售企业遭遇临界困境,为了适应新常态下的网络经济,企业需要借助网络零售,努力实施实体与网络双轨运行模式,走出困境。
(二)住宿和餐饮企业规模小,增长缓慢。1-7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共28家,半数企业营业收入过小,甚至9家企业出现负增长,低迷运行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四、对策和建议
(一)狠抓企业入库,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狠抓企业入库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结合统计口径“先入库,后有数”原则,建议强化部门联动,排查、扶持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扩规上档,努力做到达标一家申报一家入库,从而提高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所占比重,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二)加快供给端结构调整,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认真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市场的主要特征,引导企业顺应人们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和方式,实现精准化、特色化营销,形成与大众化消费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加快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强“老字号”和“特色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力度,鼓励大型商贸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拓展市场空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